如果忽略掉肤色,口音等因素,他们与我们身边的小朋友们并没太多区别:
他们任性。何连星,因为怕疼,体检时死活不肯验血。哭泣、挣扎,一瞬间爆发出倔强的能量,甚至让三个成年男子都无可奈何。一转眼却又“雨过天晴”,当电视机里传出她最喜爱偶像剧的主题曲,“小百灵”又旁若无人地哼着歌起舞。
他们淘气。尽管开会时坐在第一排,王玉珠那喜欢乱放的腿偶尔会不自觉地翘起,又偷偷放下。
他们好奇。周遭那些新鲜的小玩意,都会试着摸一摸,捣鼓捣鼓。
同样,他们也有着这个年龄的乖巧、懂事、甜美:当“夏伯伯”、“阳叔叔”鼓励自己时,他们会坐得端端正正,认真地鼓掌;上台发言,也会语言清脆、字正腔圆……
但他们毕竟“不一样”。一些话停留在我们嘴边却只能欲言又止,因为怕一个不小心,他们脸上的笑容会戛然而止。
“小甜妹”王定君说:“去年,一个可怕的 ‘魔鬼’突然闯进我们家乡”。是啊,因为这个“魔鬼”,我们至今不能无所顾忌地跟这帮孩子们谈论爸爸、妈妈、哥哥、姐姐等诸多“平常”话题。看着永固山上下来的徐永珍,面对那样的瘦削和沉默,谁能不隐隐心疼。偶尔抬头细看他的双眼,竟然跟他那不堪重荷而离家出走的父亲惊人地相似。
缺氧的高山,龟裂的土地,吱呀的板房——于我们来说,这些只是遥远而模糊的背景;但是对这些孩子来说,却是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最真实的存在。如果说,一年前那片土地聚焦了全世界的目光;一年后,当震撼、悲痛、怜悯等逐渐淡去,直面残缺,成为他们主要的课题。
偶然的机缘,大家的爱心,让他们从山上走了下来,暂时来到了株洲。高楼、人潮、车流,当世界突然变得拥挤而繁华,他们的心里,在想些什么?
暂时,我们还无从得知。用什么沟通心灵?还是那些最“传统”的方式:陪他们说话,看他们歌唱,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梦想……
面对孩子,激情澎湃地说了许久,爱心家庭代表谭海燕一不小心把发言“发”成了“演讲”。但她的“忘情”,却让所有人感动不已,也若有所悟:真情流露,或许就是最好的交流之道。

欢迎仪式现场。

全国人大代表、株洲江山集团董事长刘晓武发言。

市红十字会领导给灾区孩子发鞋子。

孤儿王潇惹人怜爱。

羌族小姐弟唱起羌歌祝福大家。

“握握手,好朋友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