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育发展要向革命老区倾斜
——我市全国人大代表刘晓武建议
《株洲晚报》2012年03月06日 记者:戴凛
“教育是发展的立足之本,但在偏远地区还存在明显不均衡的问题。”提到偏远地区的教育问题,刘晓武的语调变得很低沉。而据记者了解,作为全国人大代表,他已先后4次提出“关于支持革命老区教育事业发展的建议”。
调查:
老区教育发展很不均衡
刘晓武介绍,炎陵县、茶陵县、攸县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但由于经济发展落后,老区教育事业发展困难重重,教学质量与城镇学校差距很大。
据他调研走访了解到,近年来,三县城镇中小学的新建、扩建基本处于停滞状态,教育资源的增长远远低于学生人数的增长速度,现有城镇学校教育资源已经严重不能满足学龄儿童的就学需求。“有的小学班额已经达到78人,这样教育质量很难得到保证。”刘晓武说,这样对于老师的压力,和学生的成长都是不利的。
不仅如此,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也比较突出,如炎陵、茶陵、攸县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平均年龄分别为42.5岁、45.1岁、42.3岁,其中50岁以上的分别占教师的总数28%、48%、22%;中小学英语、生物、物理、化学及音乐、美术、体育等学科缺教师约300人。
建议:
适当“倾斜”促改变
刘晓武分析说,造成以上的问题,很大程度是由于过去投入保障机制不够健全和完善,高中建设发展负债影响了学校的稳定和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。但鉴于老区地方财力有限,还需要上级在安排中央、省转移支付经费时,向老区进行倾斜,帮助化解债务。
接下来,则可协调建立老区学校校长、管理干部到教育发达地区挂职锻炼的长效培训机制。将幼儿园教职工编制,和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单列,制定幼儿园教职工和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,以免各地幼儿园和特殊教育编制挤占中小学教职工编制。同时,在核定编制和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上,可向农村学校倾斜。还可出台政策允许老区农村中小学教师提前内退,允许离职创业,以化解农村中小学编制矛盾。
■对话徐宪平
“湘江污染治理老百姓都要参与”
昨日上午,刘晓武代表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始前,专门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徐宪平聊起了湘江治理的问题。徐宪平认为,湘江治理还需要更多老百姓的参与。
刘晓武说,徐宪平曾任湖南省委常委、副省长,对湖南两型建设、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内容非常了解。借着这个机会,他也与徐宪平聊起了湘江流域治理重金属污染的问题,并根据自己的调研情况,汇报了目前我省、我市的工作情况。
据了解,比如株洲的清水塘老工业区,在国家“一五”、“二五”期间,是重点建设的老工业基地,以冶炼、化工两大产业为主,聚集了3家大型央企和180家大小企业。这些企业在为国家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,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。“十二五”规划实施以来,国家进行的湘江重金属污染专项治理,对湘江已形成的污染得到了一定遏制。
徐宪平表示,仅靠各级政府的努力还不够,湘江治理应是大家共同的责任,特别是老百姓也要积极参与进来,才能够进一步推动污染治理。
■花絮
抓紧机会宣传株洲
不仅要在两会上带去株洲的建议,在会议间隙,代表们也在抓紧时间和机会大力宣传和推广株洲。
在人民大会堂,刘晓武偶遇了时任株洲市委书记曹伯纯。趁着这个机会,刘晓武专门介绍了株洲的发展情况,提起神农城、湘江风光带、公共自行车等株洲的“新标志”,曹伯纯听后十分高兴。了解到曾生活、工作过的株洲,城乡面貌日新月异,人民生活日益美好,他深感自豪。
曹伯纯说:“株洲的发展形势很好,还希望听到更多来自家乡的好消息。”
代表就是 株洲的形象大使
《株洲日报》2012年03月06日 记者:夏柯 通讯员:董琦
提建议,表民意,除此之外,驻株全国人大代表还有另一重身份——株洲的形象大使。
昨日上午,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,刘晓武代表偶遇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曹伯纯。趁此机会,刘晓武介绍了株洲的发展情况。神农城、湘江风光带、公共自行车,这些株洲的“城市新标志”,刘晓武代表如数家珍。
得知株洲城乡面貌日新月异,百姓幸福指数不断提高,这位株洲曾经的老领导,为此深感自豪,他说,“株洲的发展形势很好,我还希望听到更多来自家乡的好消息。”
会议开始前,刘晓武代表还向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徐宪平汇报了湘江治理问题。徐宪平说,“湘江治理还需要更多老百姓的参与。”
徐宪平曾任湖南省委常委、副省长,对我省“两型”建设、节能减排等情况非常熟悉。刘晓武根据自己的调研情况,还介绍了省、市当前发展形势。
目前,国家已开始对湘江重金属污染进行专项治理。徐宪平表示,仅靠各级政府的努力还不够,湘江是湖湘儿女的母亲河,老百姓也要积极参与,推动治污向纵深挺进。